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

《甄嬛》念甄ㄒㄩㄢ數億人叫錯


我也念錯了~

中國時報【林淑娟╱台北報導】
「甄嬛」居然不念「甄ㄏㄨㄢˊ」,而是「甄ㄒㄩㄢ」!大陸《咬文嚼字》日前公布「年度十大語文差錯」,幾億《後宮甄嬛傳》戲迷、甚至主角都讀錯的「嬛」字雖未入榜,卻最受矚目。
根據台灣《教育部國語辭典》,嬛有三個讀音,首先用在「女郎嬛」時讀作ㄏㄨㄢˊ,另一是ㄑㄩㄥˊ,第三是ㄒㄩㄢ,形容女子柔媚、輕盈的風采。當過國文老師的于美人昨說,反正教育部都可以把學富五「車(ㄐㄩ)」改成「ㄔㄜ」了,嬛念什麼也沒差了,「反正台灣現在流行口語化、有邊讀邊」。
嬛形容女子柔媚
《咬文嚼字》總編郝銘鑒說,劇中的甄嬛參加選秀,輪到她時自報閨名甄嬛。皇帝問她是哪個嬛,她答是「嬛嬛一嫋楚宮腰」的嬛,皇帝說「那是取自宋代蔡伸的詞嘍!柔橈嬛嬛,嫵媚姌嫋。妳果然當得起這個名字!」可見,「嬛嬛」在這形容女子婀娜嫵媚之姿。甄嬛自稱名字來自蔡伸的《一剪梅》,嬛字就是形容女子柔媚輕盈之意,所以讀ㄒㄩㄢ。
張國立囹圄變囫圇
大S今年7月發微博「老公的餐飲服務業能往這樣美好的方向發展,賤內與有榮焉」,引來網友議論,因賤內是一個謙辭,是舊時男人對別人稱呼自己妻子,大S跩文字用錯,也入榜。另外,張國立的兒子張默吸毒,他代兒道歉的聲明中寫到兒子「目前又身陷囫圇,暫不能對公眾有一個交代」,其實他要寫的應該是囹圄,監獄之意,囫圇是完整、整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